作者: 安博国际官网/市政工程 发布日期:2023-11-30
原标题:2023国际能源工程大会(ICEE2023)交通能源专题分会征稿
2023国际能源工程大会(ICEE2023)将于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西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和最佳实践,以应对能源领域的挑战。
大会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涵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交通新能源与先进动力、交通能源融合、能源效率、能源存储、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和能源政策等重要议题。与会者将有机会共享各自在能源工程领域取得的成就,探讨并展示创新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一同推动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着您的莅临,与您一同探讨能源领域的前沿话题,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本次研讨会旨在为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提供一个平台,分享他们在交通、能源和先进动力系统领域的最新发现,讨论新兴趋势,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交通和能源的每一次协同创新,都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交通运输是目前实施减排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支持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交通运输和能源碳减排的重点。
1. 交通与能源一体化:参与者可以进一步探索能源与交通一体化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技术创新,以及交通能源的自洽。他们能够从彼此的经历、挑战和成功的故事中有所学习。
2. 锂离子电池:研讨会鼓励参与者共同讨论交通系统电气化所面临的挑战。通过集体集思广益和分享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合作,为行业的整体改善做出贡献。
3.氢电池:该研讨会是展示氢的前沿研究和开发计划、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开发设计。它旨在促进知识的传播,鼓励能够彻底改变行业的新想法和新方法。
我们邀请所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学者、从业者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交与“交通能源融合与先进动力系统”主题相关的原创研究论文、案例研究和技术报告。
蒋玮博士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规划部主任。教育部特殊区域公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世贸中心功能路面技术委员会联合主任委员。他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获得长安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年教师教育基金,并入选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科技新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19项。曾获“中国公路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公路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环保智能感知路面材料、绿色能源自一致使用、道路智能检测、数字化运维。他是《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交通研究》的编委会成员,也是《中国公路与交通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和《道路工程学报》的青年编委会成员,也是Polymers and Materials的客座编辑。
耿莉敏,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交通新能源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成员。2009年6月获长安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做访问学者。现为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技术”科学技术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曾获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她也是中国内燃机学会设计与智能制造分会和储能技术分会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探讨研究。她是Energy Engineering杂志年轻的编委会成员,并受邀担任Fuel and Energy等10余种SCI期刊的审稿人。
张洁博士现任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入选陕西大学科协、西安市科协青年人才,是陕西大学青年创新团队“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流体运输安全”核心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在Fuel、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5篇。她还出版了一本关于超临界水处理技术的专著。坚持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美国发明专利5项。曾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随着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问题的一天比一天突出,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在能源行业中得到了愈来愈普遍的关注和应用。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能够降低能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以此来实现减少碳排放和保护自然环境。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已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节能等领域。未来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的发展将更看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也需要更加多的跨学科合作和技术创新,推动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本专题旨在介绍低碳与零碳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氨/氢燃烧,碳中性燃料燃烧、CO2捕集与利用,生物燃料,污染物形成和控制,新型低碳燃烧技术。
潘剑锋,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在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200余篇关于先进低碳燃烧的论文,出版著作3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现为Energy Engineering副主编,《燃烧科学与技术》和《能源研究与利用》编委。
张鹏博士现任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交通新能源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成员。2015年1月获天津大学发动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技术”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获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他也是中国内燃机学会后处理技术分会委员,陕西省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高效、清洁发动机技术探讨研究。他是期刊Sustainability的客座编辑,并受邀担任Fuel and Energy等5种以上SCI期刊的审稿人。
陈占明博士现任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省交通新能源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成员。2019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低碳和净碳燃料燃烧特性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甲醇的高效清洁燃烧及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篇,入选中科院一区顶级期刊11篇,ESI被引论文前1% 3篇。
我们诚邀您提交与上述主题相关的论文或分享您的研究成果,以促进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希望您能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一场精彩的演讲。